报告题目:多肽聚合物体内自组装行为及其生物应用
报 告 人:乔增莹 研究员
主 持 人:程义云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23年11月25日 19:00-20:00
腾讯会议:669698643
报告人简介:
乔增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中科院青促会会员。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在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2至今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及研究员🏌🏿。2018年-2019年在美国布兰迪斯大学进行访学👨❤️💋👨。目前研究方向为:多肽聚合物体内自组装行为及其生物应用。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等期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作为负责人承担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和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报告内容简介✋🏿:
癌症治疗中,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有效性不足,毒副作用大。而纳米载体药物可以靶向肿瘤,降低毒副作用,正在逐步走向临床应用。但是,纳米药物载体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是体内递送效率低🤸🏻🚶♂️。这主要是由于体内的药物递送,是五个生理屏障串联的过程👨👩👦,包括体内循环⤵️、肿瘤渗透、富集、细胞摄取和药物释放🎇。而药物载体很难同时满足各个环节的高效性,导致递送效率低。药物载体的组装形态是影响药物递送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期望利用体内组装的策略,通过改变纳米载体的组装形态🧙🏻♂️、粒径大小和表面电荷等物理化学性质,来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的深层渗透、有效富集及长效滞留,从而提升药物递送效率👩🏿👡。我们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合成,发展了包含亲水模块、响应模块🙅、组装模块和功能模块的多肽聚合物🪇。在特定刺激下🦆,响应模块的特异性裁剪使亲水链段离去,组装模块通过多重弱键相互作用,实现体内可控、有序组装🕵🏼♂️。利用体内组装调控的手段,可以满足药物递送不同阶段的要求🧿,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深层渗透🐱、有效富集、长效滞留及药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