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1日,在特大台风“利奇马”席卷上海后的第一天,天美师范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们踏上了前往浙江临安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旅程,在王群🙆🏻、赵云龙、陈立侨🧍♂️、唐思贤、姜晓东、何祝清等老师以及研究生助教们的带领下,开始为期6天的动物学野外实习。本次实习主要分为四大板块,水生生物采集与鉴定、昆虫采样与标本制作👮♀️、鸟类野外生态学观察以及自主课题研究和答辩🧑🏻🦲。期间,还有部分同学们参加了夜间动物的观察活动。此次天目山实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结合动物学与植物学知识🌟🍈,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更多感性认识。寓教于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鼓舞了学生们对动物学学习的热情🤙🏽;自主选题、撰写报告、答辩的考核形式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诚然,本次实习新增的自主课题考核环节🏇🏿,使这次实习节奏比以往紧张,但与压力并行的更有满满的方向感和动力👨🏼,而实习过程中收获的师生情和同学情更成为了学生们所有人共同的最美回忆。
动物学实习队大合影
水生生物采集与鉴定
在姜晓东、陈立侨老师的带领下,水生生物实习在天目山景区周围两处湍急的溪流边展开。清凉的溪水没过学生们的双膝,使学生们忘记头顶的烈日骄阳;穿梭指尖、往来翕忽的小鱼小虾,也引起学生们无限的欣喜与惊奇。溪流中捕捉形形色色的水生动物,在各种器皿与仪器下显现出独特的结构形态,小到单细胞的藻类和轮虫,大到脊椎动物的鱼类和两栖类。一舒一张,一呼一吸间👩🏻🎓,尽展这些神奇生命的生机🚘、奥妙与多样性,那些起源于进化史发端的生物体被放大在镜像之下,那些曾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生动地演绎在眼前,使学生们由衷赞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功。
水生生物采样地
水生生物实习
水生生物样本学习
昆虫采样与标本制作
昆虫,最常见的动物之一,在学生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然而长期以来🚴🏼♀️,鲜少有同学关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灵,更不用说亲手制作昆虫标本。本次实习,在王群、赵云龙、何祝清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走进天目山的山野🆒,认识栖息其中的各种昆虫🏋🏽,学会了正确的昆虫捕捉方法𓀇。一瓶酒精、一摞硫磺纸🤸🏿,备上一把扫网和一把捕网,学生们3到4人一组🤔💪🏻,兴致勃勃地觅虫、捕虫。老师的讲解与实地的观察结合,唤起了学生们心中对昆虫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窄窄一条山路,满载着同学们探索昆虫世界的快乐笑声和欢呼🙃👩🏻🦽。
“快点快点,那是豆娘!”
“哇,好漂亮啊”
“等等我🚵🏻♀️,我来看看!”
昆虫的采样
昆虫标本的制作
昆虫标本的展示
鸟类野外生态学观察
鸟类野外生态学观察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环节。当黎明的曙光还潜藏在天目山后,同学们已经离开清凉舒适的被窝🦸🏻♀️,在唐思贤、薄顺齐老师的带领下从住处向上登往太子庵👰🏽♀️。凌晨5点的天目山虽仍被笼罩在沉沉的黑夜里,但一路上,各种鸟鸣伴着潺潺的溪流声此起彼伏。在老师们高超的辨鸟技术和悉心的指导下🚴♂️,加上双筒与单筒望远镜的助力,学生们成功观察到各种生境下的鸟类,揭开了这群早出晚归的生灵们鲜为人知的一面🪕。
天目山鸟类——领雀嘴鹎
夜间动物观察
当夜色湮没天目山🐲,每天的夜观行动正式启程🤾🏿♂️。拿起手电筒,沿山路而上,晚风习习,流水悠悠👩🏽⚖️,白天里盛大的虫鸣在这一片暮色中洗去嘈杂,变得清晰可变。学生们紧随老师们的步伐,揭秘天目山的“夜生活”。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光辉,闪烁在深深的草丛;若隐若现的猫头鹰鸣声,徘徊悠扬在森林半空;纺织娘🌺、寰螽◀️、条螽一边伏在枝叶上耐心等待心上人🧟♀️💆♀️,一边合奏出一曲浪漫的半夜交响……晨昏中的天目山截然不同👹,却都以其独特的自然魅力🤬,让人如痴如醉🤼♀️。
夜观树蛙
夜观昆虫
课题答辩会
实习的第五天下午,课题答辩会如期展开,各小组学生对各组课题研究进行了汇报演讲。从草地昆虫多样性调查到溪流软体动物多样性调查,从蜘蛛网与栖息地的关系到鸟类多样性和鸟巢对比,从鸣虫鸣声特点比较到假毛毛虫实验探究不同生境下毛毛虫被捕食率🌍🌾,丰富多样的研究内容、妙趣横生的现场解读🏋🏿♀️↪️、开放自由的探讨氛围,让这场课题答辩会成为一个观点交流与较量的平台。师生互动,一问一答🧏🏼♂️,不仅引导了学生们更深入地思考🟣,碰撞出知识的火光,更为大家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指明方向。诚然最终的课题评比结果不同,但自主研究中建立起的探索意识、实验能力、求知品格都让大家受益匪浅🦹🏻。
答辩会现场
学生感想
2016级罗函:本次实习从理论出发,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收获了许多在学校课堂和实验室学习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我的对动物分类🎢、研究小课题开展、标本制作等方面的认知和能力。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在此次实习中的付出!
2018级林榕煜: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收集水生动物和昆虫样本的方法🌕,能够更熟练地使用检索表,并巩固了上学期动物学课堂讲授的知识,还对生命发展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个人自主观察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领队老师们的谆谆善诱,也鼓舞了我探索自然的信心和勇气,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懂得了如何发现自然、如何用所学所知理解自然现象。
总结
与课堂教学相比🙆🏽,野外实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的热情🖍,深化课堂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忆课本中的知识点是许多学生的难题👨🦼👮🏻♂️,甚至引起一些学生的厌学,从而影响其学习动物学的兴趣。通过野外实习实践,把课本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使知识点演绎在自然界🤳,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真切理解课本知识🔔,打好动物学学习基础⇢🧙🏼♂️,也能使其更生动感受到动物学的魅力,引导其对动物学产生喜爱,积极自发进行学习🪥、研究。
其次🌏🧑🏻🦲,本次实习开创的学生自主课题研究模块值得进行延续和优化🪳。本次野外实习,许多学生都从自主课题研究中受益匪浅,不仅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也减少了学生对老师的过度依赖,使其学会自主思考🙎🏻♀️🧏🏿,对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除此外🤷🏼♂️,学生们撰写论文👨🏼🎤、制作PPT和进行答辩的能力均得到锻炼📒。“自主课题研究”模板的引入,对增加学生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不断优化后延用在之后的动物学野外实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