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1点,生物科学菁英班本学期第二次师生座谈会在天美娱乐534报告厅顺利举行。校教务处分管菁英班工作的胡项杰老师,天美娱乐副院长江文正教授🔒,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殷东敏教授🤧,院长助理陈珉老师👩🏻🏭,教务员金靖老师🤚🏿,菁英班辅导员李初旭老师,以及2015、2016🏊♂️、2017三个年级全体菁英班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参赛分享👨🏽、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简介🏍、课程科研方面的师生交流座谈。会议由江文正教授主持。
江文正副院长主持会议
●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参赛分享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参赛分享部分🧗♀️,首先领队李初旭老师从我校大学生科创体系的构成出发🚧,着重介绍了此次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发起与推进🦹🏼♂️、第一届竞赛参与情况、竞赛目标与要求、时间安排等📛,并从“热情与兴趣👩🏻🦳,基础与坚持,压力与动力😵💫,挑战与磨练”四方面分享了联赛中的体验感悟🤚🏼。
李初旭老师分享竞赛感悟
紧接着👨🦼,便是天美娱乐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龙佳雯、官茂楠同学精彩的决赛答辩表演。她们的作品主题是《神经调节素1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生的时空机理》,从精神分裂症的现状与病因谈起,提出了“Nrg1的高表达参与了哪些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的发生🛌?”的科学问题,基于这个问题,她们首先培育出能够高表达Nrg1基因的小鼠模型👩🏼⚕️,接下来用生化分析的手段检验这种模型鼠,最后通过行为学实验分析模型鼠的行为表现。得出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内过表达Nrg1引起社交障碍和工作记忆受损的结论,揭示了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发生的一种分子机制。最后,两位同学以“热爱与坚持🦜,朴素而伟大”十个字概括了此次参赛的心得体会。科研是一项平凡而朴素的工作👨🦰,有时甚至单调重复👩🦯➡️,但当自己真正实实在在地完成一个研究课题🏑,体会到它的价值与意义时,真切地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伟大,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龙佳雯🛀🏿、官茂楠进行决赛答辩表演
同学们认真聆听并积极参与讨论
十五分钟的作品展示环节,在场的同学和老师听得尤为认真、专注。接下来的师生自由提问环节,在场的老师同学化身“评审员”🚴🏽♀️😴,积极向两位同学发问⏭,提问氛围非常热烈:“如何选择实验小鼠的年龄”🙌🏿🚴,“时空机理的概念具体怎么解释”,“八臂迷宫等实验是否能科学体现行为学的结果”🕵🏻♀️,“是否进行了其他行为学实验”,“后续的Dox饮水适应会怎样设计”等一系列问题🏃🏻♀️➡️,龙佳雯和官茂楠两位同学也一一进行了详细反馈和说明🐼,科研学术讨论氛围十分浓厚👷🏻。
● 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简介
接下来,一等奖参赛项目指导老师殷东敏教授也就此次联赛从指导本科生科创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体会👨🏼🌾,并简要向菁英班学生介绍了脑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殷老师以“浅谈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为主题🕊,从钱永健谈起,指出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应该包括科学研究,要学以致用,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接着✮,殷老师从“在过程中得到提高”,“实验连续性如何保证”,“实验结果不理想怎么办”这三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最后🫵,殷老师简要介绍了脑所实验室的老师及各自的研究方向,指出老师在“注重科研思路的培养”👩🏼⚕️⚆,“课题的合适度”,“组建合理的团队”,“综述、论文的书写”四个方面的指导作用。
殷东敏教授分享联赛经验
● 师生座谈会
座谈会环节,江文正教授首先就菁英班学生本年度科创开展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2015级同学基本已全部进入实验室,年底将计划开展一次课题汇报🆘,下学期也将面临分流,可以选择去中科院进行科研训练。2016级学生目前已有17位进入实验室📟。江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早日进入实验室熟悉了解科创流程,主动和老师们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大家去不同的实验室学习体验👨🏽🦳。其次,教学方面,座谈会前针对2015、2016两个年级菁英班的同学开展了菁英班专属课程意见建议问卷调查👨🍼,针对统计好的调查结果老师们给出了相应的反馈答复🕋。就2015级提出的知识点衔接不畅、课程难度大等问题,2016级在学术英语写作👨🏻🍳、生物统计学、生化等课程提出相关问题,老师们表示一些课程会进行适当地改革👩🏼⚖️;有关体育club打卡制度不合理等公共课问题,教务处胡老师也表示会及时同体院协商,力求将教学质量做的更好🕵🏻。
师生座谈会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