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病原真菌形态转换的环境和遗传调控机理
报告人🧑🦼➡️:黄广华🫵🏽,中国科天美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翁杰敏 教授
报告时间🦢:2017年4月5日 9:00-9:30
报告地点:闵行生科院534报告厅
主办单位👴🏻⁉️:天美娱乐,科技处
报告人简介:黄广华博士,中国科天美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百人计划”入选者(终期评估优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3)”和“杰出青年基金(2016)”获得者,国际期刊Virulence和FEMS Yeast Research等杂志编委🌴。目前主要从事人体致病性念珠菌形态转换、有性生殖及分子致病机理研究。2011年回国以来🔌🎲,发表通讯作者文章20篇☹️,包括PLoS Biology两篇,PLoS Genetics、 mBio和M.B.C各一篇👳,以及Molecular Microbiology四篇。在白念珠菌形态发育和分子致病机理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发现白念珠菌白-灰形态转换在临床菌株中的普遍性,揭示了形态转换在白念珠菌宿主环境适应、致病性和有性生殖中的重要作用(PLoS Biology,2013)🆘;在白念珠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形态和形态转换系统(PLoS Biology,2014)👩❤️💋👩💆🏽♂️;发现了调控白念珠菌CO2感应的关键基因FLO8并研究了相关信号通路(MBoC💂🏿♂️,2012)和白念珠菌灰菌菌丝形成机制(Molecular Microbiology, 2013)。国际同行对这些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杂志和Faculty of 1000 网站多次介绍和评论过这些文章。
报告摘要:病原真菌感染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念珠菌是一类重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同时又是健康人体内的共生菌🏋️。念珠菌对人体宿主环境的适应是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及长期与宿主共进化的结果👳♂️。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黄广华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念珠菌形态发生和致病性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1)致病性念珠菌形态发生及有性生殖的调控。从内源基因和外源宿主微环境因子两个方面入手🖐🏽🧑🏿🎤,讲述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形态发生及有性生殖调控研究的重要进展。(2)白念珠菌有性生殖的社会性调控。白念珠菌有性生殖方式的独特之处在于:一种叫white-opaque的形态转换过程参与对该菌交配的调控。White和opaque两种不同形态细胞对有性生殖进行的协调调控,平衡了物种长期进化与短期环境适应之间的矛盾。(3)念珠菌新形态及“三稳态”转换系统研究进展。我们在白念珠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形态🙅🏽♀️,称之为 “gray” 形态。“Gray” 形态与上个世纪80年代发现的 “white” 和 “opaque” 形态可以相互转换,并形成一种 “white-gray-opaque” 三稳态的转换系统。胞外分泌性的天冬氨酰蛋白酶(Saps)是白念珠菌中主要的毒性因子。在蛋白质或皮肤组织的诱导下👲🏻,“gray”细胞分泌胞外天冬氨酰蛋白酶的能力最强。因此🏊🏿♀️,在皮肤和黏膜感染中,“Gray”细胞致病力最强🚴🏿🐻❄️。